移动终端访问

扫一扫直通现场

山东省戴庄医院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济宁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

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一键分享

您的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健康科普 > 正文

【心灵驿站科普微讲堂】为什么会得抑郁症?

发布时间:2022-03-16 16:09:41  点击:   来源:   打印本页

       “医生,我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他性格平时挺开朗的,为什么还会得这个疾病”;这可能是患者/家属在得知疾病诊断后首先提出的问题。
目前来看,抑郁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生物、心理及社会环境因素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抑郁障碍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抑郁障碍患者的一级亲属罹患抑郁障碍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4倍。如果双亲之一患有抑郁障碍,其子代患病风险为10%~13%。
2.神经生化因素
       神经生化失调假说认为,抑郁障碍患者存在神经递质水平和内稳态功能失衡。大脑中有三个重要的神经递质系统: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它们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都扮演重要角色。其他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组胺、γ-氨基丁酸等)也与抑郁障碍的发病密切相关。

3.神经内分泌因素
       抑郁障碍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的功能异常。激素分泌节律的改变会引起临床的抑郁样症状。
4.神经影像学
      随着超高场强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关于抑郁障碍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报道也越来越多,目前较为一致的发现主要涉及两个神经环路,一是以杏仁核和内侧前额叶皮质为中心的内隐情绪调节环路,包括海马、腹内侧前额叶皮质、前扣带皮质、背侧前额叶内质等,该环路主要受5-羟色胺调节;二是以腹侧纹状体/伏隔核、内侧前额叶皮质为中心的奖赏神经环路,该环路主要受多巴胺调节。抑郁障碍患者这两个环路的脑区都存在神经递质浓度、对负性/正性刺激的反应、白质神经纤维、脑区的灰质体积、脑代谢以及脑区之间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等多个水平的异常,且可能分别涉及抑郁障碍患者不同的临床症状。
5.神经电生理
       神经电生理的研究手段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脑诱发电位(brain evoked potential, BEP)等。抑郁障碍患者的EEG研究发现,抑郁严重程度与其左右脑半球平均整合振幅呈负相关,且抑郁障碍患者EEG异常有侧化现象;抑郁发作时BEP波幅较小,并与抑郁障碍的严重程度相关,同时伴有事件相关电位(event-elaedpotentials, ERP) P300和N400潜伏期延长。
6.肠道微生物
       越来越多的肠道菌群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能修改迷走神经中的神经信号,通过释放化学物质让我们在精神上感到愉悦或苦闷,以达到操控宿主行为和情绪的目的。
另外,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似乎会影响小鼠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中miRNA的表达,miRNA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和重要脑区正常的生理过程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而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又与焦虑和抑郁的产生有着紧密的联系。
7.心理社会因素
       一般来说,抑郁症患者在个人的早期成长中往往被严格的要求:因为目标过高,他们常达不到设定目标,因此常会出现挫败感,这种经常出现的挫败感会导致他们看待问题较悲观。另外,生活中的应激事件(如亲人丧失、婚姻关系不良、失业等)是抑郁症发生的诱发因素;抑郁症患者在应对压力时往往具有一定的功能适应不良,如他们可能会感觉自己无法改变现状时会一蹶不振、逃避问题,而不是面对问题,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我们在了解了抑郁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后,也不用太纠结为什么会得这个疾病。其实前面六个因素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我们唯一可能掌控的就是心理社会因素。假如出现了诱发因素(如压力性生活事件),尽量使自己的适应方式更积极一些,尽量不出现严重的抑郁状态。即便真的是出现了抑郁发作,也不需太纠结,积极的就诊、治疗,大多数的抑郁症是可以临床治愈的。
精准实验室供稿
宣教部审核

主办:山东省戴庄医院    地址:山东省济宁市济戴路1号(3路公交车终点站)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11029258号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9395067937080211A5201    鲁公网安备 37081102000149号

联系电话:0537-2030000  邮编:272051  技术支持:济宁新闻网  网站维护事务:dzyyxjk@163.com

Copyright © 2016- www.sdsdzyy.cn All Rights Reserved.